四诊心法要诀上(二)

易道通玄养生

(上接)而胸廓像是宫城一样,围护着心、肺两脏,所以心病也会牵及胸部,出现胸痛的症状。

正因为心是主掌精神活动的,假如热邪侵乘所致有余的实证,就会出现发狂神昏、眩冒等症;反之,如果是不足的虚证,则会出现神虚胆怯,并感精神悲戚,凄苦不乐等症。

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病而下利,实则身重,胀满便闲。

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生肉……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根据脾脏的生理病理情况来说,黄是脾的色泽,所以脾病面见黄色。按内脏与精神活动的关系讲,忧思是脾的情志变化,所以脾病时,通常有忧思的神情表现。脾的部位在身体 的中部,所以脾病时,当着脐部有“动气”。脾主味,是因为脾的病机主要关系于饮食和消化,所以脾病不仅饮食减少,并且要出现腹满、肠鸣、下痢等病症。正由于脾气不足,不能很好的消化谷食,饮食精华就不能转输周身,因此出现四肢软乏,身体倦怠,所以说脾主四肢。所有这些症状,多见于脾病虚证。

若是脾病实证,出现的证象就不同了。一般脾实病多见身体沉重、腹部胀满等症。这是由于水湿实邪的停滞,阻遏了阳气,脾主肉,脾主腹,因而身重、腹部胀满。另外脾实还会有大便闭结的情况。

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浙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注:《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休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肺色主白,所以肺脏有病时面见白色。根据内脏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说,忧悲为肺的情志表现,所以肺病时,常常会有悲愁忧思不欢乐的神态出现。肺主皮毛,也主宣化,为体内外气休交换的主要器官,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的作用,因此肺肚有病,就会出现像毛发悚然的怕冷、身热或周身皮肤作病。肺主气,司呼吸,它的病患,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为多,所以肺脏有病时,可出现唾痰、喷嚏、流涕、咳嗽、气促等肺脏木病,而胸痹、胸痛等肺之外有的证象也可合并发生。以上这些证象,像咳逆、喘促、胸胁胀满等是由于肺气尖宣,或肃降失职,气壅逆上所致,属于实证;而少气不足以息是由于肺气不足,宗气鼓动无力所致,属于虚证。

根据古代医生的经验,当肺脏有病时,不仅有上述各种症候,在右胁部还会出现“动气",这也是临床上所应注意的。

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肢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病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根据肾脏的生理病理情况来说,黑是肾的色泽,所以肾病时面见黑色。按内脏与情神活动的关系讲,恐是肾的情志变化.所以肾病时可有易于惊恐的神情表现,肾的部位在身休偏下,肾病时在脐下有“动气”。肾为水脏,主津液,因此水闭、腹胀、喘满痰饮而不能平卧等症状出现,都与肾的病机有关。肾开窍于二阴(即生殖器和肛门),所以肾病就影响到大小便的不正常。由于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病不但小便不利,而且小腹部亦作胀满。肾主骨,肾病往往腰背与骨俱作痠病,骨弱无力;肾主欠,肾病还时有呵欠发生。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篇》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说明奔豚气病,由于惊恐所致,发作的时候,肾的积气由下向上冲逆,非常难受,发过了就还复正常。当肾气由下向上冲逆的时候,在心胸中就出现一种悬空而饥饿、闷乱欲呕等感觉,这种症状都是奔豚病所常见的。肾病的另一种证象,就是两足寒冷厥逆。这是由于肾处于身体之偏下部位,根据“诸厥属下”的道理,故常见厥逆脚冷。

总的来说,肾病虚证,多见腰夜背痛、耳鸣耳聋、大便泄下、两足寒冷、遗情、阳萎、盗汗等。肾病实证则多见大便闭结、小便短赤甚则尿血;至于奔豚气病,亦多属肾病实证。

上述五条,是说明五色合五脏病和五脏病各自的特殊症状;并从其各自的特殊症状里,分辨属虚属实。至于五脏各自的所主,就是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体内与体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诊断五脏病症时,虽可按他们各自独特的色泽症状分辨,但五脏病机和发病情况亦绝不是各自孤立的,其中有彼此关联或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可以累及他脏,引起各种复杂

的症状变化,这一点应该予以注意的。

正病正色,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

注:这节是以五色合五脏病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推诊顺逆吉凶的望诊方法。

    一般说来,各脏正病,应见各脏的正色,这样多是顺证若是病色交错,则是逆证为多。但其中根据五脏生克规律,相生的就顺,相克的就逆。所谓相生的顺,这里面又包含子乘母的小逆和母乘子的大顺;所谓相克为逆,这里面也包含色克病的大凶和病克色的小顺。举例来说,譬如肝病,正常应该出现青的病色;肝病见青色,叫做正病正色,这病是顺的。如果肝病不见青色,而是出现其他色泽,这是病色交错。这种病色交错之中,还有各种区别:若肝病见到黑色,粮据五行相生规律,这是母(肾水)乘子(肝木),是相生中的顺证;若肝病见到赤色,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这是子(心火)乘母(肝木),是相生中的逆证;若肝病见到黄色,黄是脾土的正色,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这是肝木克脾土,称为病克色,虽然病重,但肝的本脏病不至于加深,所以是凶险病中的顺象;若肝病见到白色,白是肺金的正色。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这是肺金克肝木,称为色克病,肝病本身已经很重,再加上肺金的克伐,所以是凶险病中的逆象。

以上是肝脏病正色和病色交错的举例,其余四脏都可仿照这个方法类推。

色生于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单失久病,双失即故。

注:这节是说明以面色结合两眼的神来诊断疾病并区别疾病的善恶。

    五色生自五脏,并反映在面上的一定的部位。神脏于心,虽然不能直接捉摸得到,但它能够通过两眼反映出来的,即所谓“外候在目”。入的眼光,如呆是晦暗的,表明神短,是将要患病或病势严重的观象;如果眼光清莹,清爽分明(即了了的意思),表明神气充足,是没有疾病或病将痊愈的现象。所以,在诊察疾病时,色与神两者都要注意。一般说来,如果面色不正常或是神气不足,两者居其一的,这是久病的现象;如果面色既不正常,神气又不充足,既失色,又失神,这就是险恶的死症现象。

人的神气好坏,从两眼中可以判断出来的。神气的有无、充足与不充足以及神气的清浊等,在极大程度上关系到疾病的顶后善恶的。那末,究竞怎样掌握神气的诊断方法呢?不论诊奈哪一种面色,都要有神气;所谓神气,就是有光、有体。光是指的外面明朗,体是指的里面润泽。凡是气血调达,阴阳没有偏胜,在神色上就会既有光又有体,叫做光体俱备。大凡常人,五脏调和,五色都察受胃气而流露在皮毛之间,反映胃气的是正常黄色中包含着精气(从前的医生叫它为“精气内舍”),这种既不问外浮露,又不混濛不清的情神之气,就是有胃气的表现。也就是万色有神、有光有体。是正常健康的现象。

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交互错见,皆主身亡,面黄有救,眦红疹疡,眦黄病愈,睛黄发黄。

注:这节是说明用面色配合两眼的颜色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颜面和两眼,都各有其相宜的色泽。颜面的色泽: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等,在前面己经提到,至于眼睛的色泽是:瞳人应见黑色,黑睛应见微黑透青,眼白应见白色,内外两眼角应见微红色,这些都是一般正常的色泽。假如眼睛的颜色有异常变化,而颜面的色泽也失掉了正常的色泽,这就叫做交互错见,都是疾病严重的反映。《素间. 五脏生成篇》说:“面黄目青、面黄目白、面黄目赤、面黄 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这段文字说明面目出现不正常的 色泽,关键在于面色是否是黄色;如果面色黄,说明中土未 败,胃气尚存,虽然眼色有了变化,还是有解救的可能,不至影响整个生机。如果眼色改变了,面色也异常了,这就是 危及生命的现象了。也说明胃气的存在与否,在诊断上必须 予以重视的。

在眼的望诊里,还应该注意到伤寒症的两眼角都红的见 症,这是将要发生疹子和疮疡的先兆。因为两眼角是属心 的,疹疡多是血络有热,心火较盛,所以首先反映为两角发红。奴果两眼胞出现黄色,是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因为眼胞是属脾的,眼胞见黄色是脾土之气渐复,所以病将痊愈。如果两眼白睛都出现黄色,这是湿热内盛将发黄疸的现象。

闭目阴病,开目病阳,胰胧热盛,时瞑①衄常,阳绝戴眼,阴脱目盲,气脱眶陷,睛定神亡。

注:①瞑: ming,音明。闭眼睛叫瞑。

注:本节讲的是根据眼睛的神情动静,以辨别疾病的阴阳、生死等的诊断方法。

凡是病人开眼喜见人的是阳证,闭眼怕见人的是阴证。因为开眼是由于阳气盛,闭眼是由于阴气盛的缘故。若是眼 目胯胧昏糊、暗浊、不清爽的属热,甚至是热邪传里,肾水被劫的热盛之症。当患衄血的病人,有时常见闭眼。两眼向上直视、叫做戴眼,是阳气断绝的危重症侯;看不见事物.像眼盲的那样,这是阴气将脱的症候;眼眶急剧下陷,是脏 腑精气脱尽的现象;眼睛定而不转,往往是痰热内闭等一类 的重症。戴眼、目盲、眶陷、睛定这些见症,都是危重或垂死的证象。

眼的能够视物辨色,主要是由五脏精气蕴合上注于目所 致。所以,眼的色泽或神情有异常,对诊断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以上各节所讲的各种望诊方法,在诊断上是有参考价值的。除此之外,在临床上还有一种是舌诊,另一种是 诊指纹,也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补充于下:

    一、舌诊   

古人说:舌为心之苗,舌为脾之外候。望舌是把舌面划 分为几个部位以候脏腑。它的分法有二:一是以胃经划分: 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此法适用于胃肠疾 病。二是以五脏划分,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舌尖属心 (),舌边属肝()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全舌的肌肉脉络组 织,统称舌质;舌面上所生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

    l.舌质的望诊:舌质望诊主要是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

    (l)舌神是看舌质的荣枯。荣,就是舌质有生气、有光彩,虽然有病也较为顺利;枯是失去光泽,没有血色、没有 生气,这是严重的疾病。

    (2)正常的舌色是深浅适中、鲜而润泽的淡红色。色不正常,就是病态。色较正常更红的,多属热证、实证,红而干的是胃津已伤;色较正常淡的是寒证、虚证。舌淡红,光 而无苔,是气分和阴分两亏的征象;舌质鲜红,在温病是象,在虚劳则主阴虚。

舌质绛色(深红色),多见于温病邪热传入营分;全舌鲜绛,是心包络受邪;舌尖独绛,是心火盛;若绛色而似千,手摸之觉有津液的,是津亏而湿热上蒸,或有浊痰;舌绛而上有粘腻,似苔非苔,是中焦挟有秽浊的证象。

舌质紫色,有寒热之分。色深紫干枯属热,色浅湿润属 寒。紫色深而遍布全舌,是脏腑热极;全舌淡紫而带滑多是寒证,紫暗而湿润,多有瘀血。

舌质蓝色,是气血两亏的重症。蓝色微而不满布全舌, 是温疫,或湿温热邪不解。全舌蓝色而有苔,是脏腑已受损伤;若全舌蓝而光无苔的,则是气血亏极的不治之症。

舌色见全黑,是血已败伤的现象。大致舌黑而润多属虚寒,舌黑而干焦多属火热。

 (3)观察舌形,主要是分辨老嫩、芒刺、裂纹、胀瘪(bie)。老是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舌苔的白、黄、灰、黑,病多属实。嫩是舌质浮胖娇嫩,或舌尖边有齿印,不论有何种苔色,病多属虚。舌上有芒刺高起,是热邪内结的现象。舌有裂纹是热盛,或是血虚而阴不足。舌胖大而肿为胀,病多属血分,或是痰饮,或是湿热内蕴。舌薄而瘦为瘪,舌瘦薄嫩色淡红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若瘪而红绛,是阴虚热盛,津液大伤。

(4)舌态的诊断,可分软、硬、战、痿、歪、舒、缩、吐弄等八种:

凡舌体柔软、灵活而红润,多为有胃气,有病亦较轻。舌头强硬,每并见言语蹇涩,外感病和杂病都会发生这种舌象。舌头战动不定叫舌战,多见于虚证和肝风。舌软不能自如掉动为痿,多属热灼阴伤;久病见舌绦而痿,是阴亏之极。舌偏斜为歪,多见于中风病人。舌头伸长,是舌的筋肌舒纵所致,凡舌伸而不能缩,干枯无苔的,是死候;伸而能缩,舌体津润的尚可挽救。舌体收紧而不能伸长为缩,凡舌短缩强硬,神昏谵语、多属危重之症。舌伸长而弛缓为吐舌;舌微出口外,随即收入口内,或舌舔唇上下左右的为弄舌,两者多属心脾有热,均是重症危症。

2.舌苔的望诊,舌苔的生成,一是由胃气所生,二是为邪气上升,三是饮食积滞所成。正常的舌苔,由胃气形成,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或略有薄淡黄苔。诊察舌苔,一般分苔形与苔色两个方面。

 (l)苔形:应分真假、有无、偏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等各类:

舌苔坚实的密着于舌面,象从舌面上生出而有根的,叫做真苔,是病邪汇结的表现。凡病的初期、中期,舌苔有根比无根的为深、为重;后期舌苔厚而无根,比之有根的为恶。但有的舌面上一层厚苔,看上去像似无根,其下却已生出一层新苔的,则是疾病好转的现象。

假苔是舌苔不着实,好像涂在舌上的一样,不象从舌上生出而无根的就是。一是常于饮食之后即退去,是里虚或无病;二是有苔有色,擦之即去,病较轻浅;三是久病胃气虚乏,不能接生新苔。一般假苔,多与过服寒药、热药有关。

病本无苔而忽然有苔,是胃浊上泛,或属热邪渐盛;病本有苔而忽然退去,是胃阴千涸,胃乏生发之气。观察舌苔分布的或偏或全,可以诊知病变所在。苔满布全舌称全,苔偏于左、右、内、外等一侧的称偏。全苔满布,是邪气散漫。偏于一边,是邪在半表半里,舌心无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伤所致。

舌苔的变化,随时反映着疾病的变化。如温病发病之后,舌苔往往由白转黄;黄苔退后,又复生白苔,这是疾病向愈的现象。若病势发展,或由误治,舌苔可由白或黄而变老黄或黑色。如果苔退急骤,变为无苔,是邪气内陷,正不胜邪的现象。舌苔的真退真化,必先由化而后才退,由密而渐疏、由有而渐无,这是真退。如果满舌厚苔忽然退去,舌底仍留污质腻湿,这是假退。一二天里,仍然要继续生出厚苔。

舌苔薄的,多为疾病初期,病情轻浅;舌苔厚的,多显示邪已入里,病情较深或里有积滞。舌苔润泽,表示津液未伤;舌苔千燥,是津液已耗。舌苔如腐渣,揩之可去,是阳气有余,能化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舌苔粘腻,中心稍厚,边薄光滑,多是阳气被阴邪所抑,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大抵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邪气的深浅;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存亡;苔的腐腻,可知肠胃之湿浊。

 (2)舌苔的颜色,主要有白、黄、灰、黑等分别。

白苔,是最常见的舌苔。主风寒湿邪,主表证。白而薄滑,同时又有发热恶寒、脉浮头病,多属外感风寒。白苔厚滑,同时又有寒热、骨节疼痛的,这是外寒引动内湿之症。白苔粘腻,又见发热、头痛、身疼而口不渴的,这是湿邪在气分。白苔薄而干的,多为肺津巳伤。白苔如积粉,多为疫症初起,邪入膜原等。

黄苔,主里,主阳明热邪,热在气分。黄苔薄而滑,多为风已化热,尚未伤津;没有头痛恶寒的,邪已初入阳明。黄苔而厚滑的,是胃有湿热。黄苔微粘腻,口不渴饮,多为湿邪结于气分;痰湿食滞,亦多见此苔。黄苔薄而干,表明肾的津液已伤。舌苔黄厚干燥,是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圾。黄苔而淡,舌质胖嫩,津润而冷,多为脾虚有湿。

灰苔,主三阴寒证或热证。舌苔灰黑而润滑,常见腹痛吐利、手足指趾冷、脉沉细;舌苔灰干,而舌质深红,多为热炽津伤。

黑苔,主病多危重。黑苔润滑,舌质不深红的,是阳虚寒证。黑苔如涂淡墨水,肢冷脉微,不论是润是燥,都属虚证。黑苔薄而不润,舌质鲜红的,是阴分不足。黑苔而燥,是津枯火炽。舌中心黑苔而燥,并连牙龈唇口都黑的,是胃将败坏。舌根见黑苔而燥,是热在下焦。

除了上述各种常见苔色外,另外还有兼色舌苔。如白兼黄苔、白兼灰苔、白兼黄黑苔、黄兼灰苔、黄兼黑苔等等,都有相应的各种病症,主要以合参四诊,分别寒热虚实,这里就不一一加以叙述了。

二、指纹诊

望指纹应用于三岁以内的小儿,也是常用的一种望诊法。指纹,是指从虎口直至食指内侧所显见的脉络。食指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根据三关络脉的纹路和颜色,作为诊断的依据。

看指纹的方法,于光线充足的地方,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经推后使指纹明显,便于观察。指纹现于风关时,是病邪侵入于络,邪浅病轻。指纹过风关透至气关,其色较深,是络中邪气,已木于经,邪较深,病较重。指纹过风关、气关透至命关,是邪气深入脏腑,病较危重。如指纹透过指端,称为“透关射甲”,是更危殆的病象。一般说来,无论是内伤病或外感病,凡指纹见于风关病轻,至气关较重,透命关则更重。

正常的指纹,色现红黄隐隐,.如颜色有异常变化,便是病症。色浅的病轻,色深的病重。指纹色鲜红为外邪,色紫为热.色淡为虚,色滞为实。色青主风、主痛,青兼紫黑,血络闭郁,病则危重。指纹日长的病日重,指纹日短的病日轻。指纹浮为病在表,指纹沉为病在里。

五色既审,五音当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声之余韵,音遂以名,角征宫商,并羽五声。

注:这节是讲根据五音五声的诊断方法。

前面几节,主要是阐明五色诊断的方法。从这节开始,是专讲辨别声音的闻诊法。这是在明白了色诊之后,而应该学习的。

本书第一节简略地提到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五脏的病变。宫、商、角、徵、羽五音,本是来源于自然界和人的生活环境中的五种不同的音阶,结合到人,则是:肝木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火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脾土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金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肾水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正常情况下,五音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是人的正声。有声之后才有音,所以声是音的根本,音是由声所产生的;音是声之余韵,并不是声之外还有音,声同音是连在一起的。五脏的五音五声,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和五脏所生的五种情志都有关联,所以五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五脏的正常和异常。

这种以五音五声来辨别五脏病变的诊断方法,是古代迫留下来的,在现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我们只要大致了解到它的基本知识,在探讨古代诊断理论、方法时作为参考就可以了。

中空有窍,故肺主声。喉为声路,会厌门户,舌为声机,唇齿扇助,宽隘锐钝,厚薄之故。

注:这节是说明声音是由有关的组织和器官而发生的。

古代医生看到凡是物体叫间空有孔窍的多能发声这一现象,联想到人体中肺的形态也是中空有窍,因而认为它主声音的。发声音是用喉拢的,所以说喉是声音的通道;声气自肺、喉出,还得通过会厌的开和闭,所以会厌成了声音的门户;声气出自喉和会厌,若没有舌头的转动,也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因此舌头成为发声音的机枢;问时牙齿、口唇都在发声音的过程叫闭合扇动,起着扇助作用。喉、会厌、舌、牙齿、口唇五者的协同动作,五音就能够通达的发出。

由于人的素质不同,从而每人所发的五音也有区别。比方说,喉咙(包括声带)有宽阔、有隘窄,宽阔的发音就大,隘窄的发声就小。舌头有较尖锐和较钝圆的不同,较尖锐的发声就比较清晰,较钝圆的发声就不很清楚。会厌有厚薄的差异,厚的发声比较重浊,薄的发声比较轻清。口唇有厚有薄,口唇厚的发声较迟慢,薄的发声较快速。牙齿有稀疏、有紧密,稀疏的发声音较分散,紧密的发声较聚集。当了解这种无病健康人发声的差别,才能判断五音的变异;五音变异,当在喉、会厌、舌、齿、唇等予以细致的区别。

舌居中发,喉音正官,极长下浊,沉厚雄洪。开口张口咢,口音商成.次长下浊,铿锵①肃清。撮口唇音,极短高清,柔细透彻,尖利羽声。舌点齿音,次知高清,抑扬咏越,徵声始通。角缩舌音,条畅正中,长短高下,洁浊和平。

注:①铬锵:keng-qiang,读坑枪。金属撞击的清脆声音。

注:这一节是紧按上两节之后,进一步说明在正常情况下五音的发生可由人体素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前面曾经说过,天是供养人以五气的。天的五气是由鼻进入人体而藏于心肺,人受五气以后,由于心主血脉,因而上荣于面部而使五气明润;肺主声音,而使声音彰著。所以五脏各有它的正声,这种五声是合于五音的。

宫音,是舌头位在口的正中,从喉发出音来,这样就是宫的正音。它的声音极长、极低下、极重浊,大而和浑,有沉洪雄厚的余韵。以五脏说,它是属于脾土的,宫音的正常和变异,关系到脾脏的病患。

商音,是开口张口咢,声音从口里出来,这样就是商的正音。它的声音较次于宫音的极长、极低下、极重浊,比较有劲些,而且有着好像金属撞击似的清脆的余韵。以五脏说,它是属于肺金的,商音的正常和变异,关系到肺脏的病患。

羽音,是撮起口唇而发出来的,声音从口唇出来,这样就是羽的正音。它的声音极短促、极高、极清、有着柔和细腻和尖利的余韵。以五脏说,它是属于肾水的,羽音的正常和变异,关系到肾脏的病患。

徵音,是以舌点接着牙齿而发出来的,就是徵的正音。它的声音较次于羽音的短促、高、清,有着抑扬清越的余韵。以五脏说,它是属于心火的,徵音的正常和变异,关系到心脏的病患。

角音,是舌头向里缩而发音的,这样就是角的正音。它的声音长、短、高、下、清、浊都比较和调,有条达、畅爽、适中的余韵。以五脏说,它是属于肝木的,角音的正常和变异,关系到肝脏的病患。

以上所说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正音,都是五脏没有病的正常声音。

喜心所感,忻①散之声。怒心所感,忿厉之声。哀心所感,悲嘶②之声。东心所感,舒缓之声。敬心所感,正肃之声。爱心所感,温和之声。

注:①忻:xin,音欣。商兴的样子。

②嘶:si,音斯。声音发哑。

注:这节是说明在正常惰况下,五音的发生,还可以由于人的感情变化而有所差异。

上节讲到由于人的喉、会厌、舌、齿、口唇不尽相同,五音亦有不同。这里谈的是人的惜绪变化,也会使五音有所不同。两者都是属于正常的。

当人们感到心里喜悦的时候,所发的声音是欣喜的,好似很得意的向外散放一样。当感到心里发怒的时候,所发的声音是忿愤的,又是劲急,又是严厉。当感到心里悲痛的时候,所发的声音也就很凄怆,好似幽咽的嘶鸣一样。当感到心里欢乐的时候,所发的声音也就很舒畅,很和缓,从容不迫了。当心里有可敬的事物的时侯,所发的声音也是恭正肃穆的。心里有可爱的事物的时侯,所发的声音也是温柔和顺的。

五声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声,肾呻低微,色克则凶。

注:这节是说五脏有病,五声所起的变化。

五声失去了正常,就叫做变。变,就说明疾病发生了。肝的声是呼,音是角。按正常呼的声音应该是长短、高下、清浊比较和调,有条达畅爽的韵。如果呼的声音不是这样,而是非常急迫,就由此而知道病生于肝了。

心的声是笑,音是徵。按正常笑的声音,应该是比较短促高清,有着抑扬清越的韵。如果笑的声音不是这样,而是非常祖盛豪雄,就可由此而知道病生于心了。

脾的声是歌,音是宫。按正常歌的声音,应该是极长、极低下、极重浊,大而和浑,有沉洪雄厚的韵。如果歌的声音不是这样,而是漫漫散散,就由此而知道病生于脾了。

肺的声是哭,音为商。按正常哭的声音,应该是比较的长、低下、重浊、有劲,并且有比较清脆的韵。如果哭的声音不是这样,而是迫急短促,就由此而知道病生于肺了。

肾的声是呻,音为羽。按正常呻的声音,应该是极短促、极高、极清,有着柔和细腻和尖利的韵。如果呻的声音不是这样,而是比较低微,就由此而知道病生于肾了。

以上是五声的失常和病生各脏的辨别方法。若是在这种五声变异的病态之下,病色也有相克的情况出现,例如;肝病的呼声急迫,又见面色发白(肺金克肝木);心病的笑声粗盛,又见面色发黑(肾水克心火);脾病的歌声漫散,又见而色发青(肝木克脾土);肺病的哭声迫急短促,又见面色发红(心火克肺金);肾的呻声低微,又见面色发黄(脾土克肾水)等五脏相克情况出现,那末,这病多数比较凶险。

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言严妄无伦,神明已失。

注:这节是以病人的语言状态来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和预后的方法。

《中藏经》说过:阳证而喜多言语的属热,阴证而不言语的属寒。讲话声调壮厉的,多为实证;发言声音轻微的,多为虚证。若是语言声音微小得不能从喉向外发出,想讲话又不能讲出声音来,这是夺气的现象。若是说胡话没有伦次,不能识辨人的,这是神明已乱的病。夺气和神明已乱等病,多是预后不好的严重病症。

失音声重,内火外寒。疮痛而久,劳哑使然。哑风不语,虽治命难。讴①歌失音,不治亦痊。

注:①讴;ou,音欧。讴歌就是歌唱。

注:这节是讲几种失音、不语症的辨诊方法。

失音,就是语音嘶哑的病。它有好几种;若声音粗而重浊不扬,是内火被外寒所阻遏,内热郁滞在肺所致(这种寒包火的失音,往往还有口渴、喉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证象)。若声音并不粗重,而主要是咽喉有疮患痛烂日久不愈而造成的声哑的,是属于虚劳的声哑(这种声哑,往往以疮患日久而致肺燥、津少,故还有口燥、舌质红、脉虚数等证

象)。小儿的抽风(四肢抽搦,甚则头背后强、神昏)和大入的中风(忽然昏仆,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的不能语言,统称哑风。抽风和中风病本来已是重病,来得很急迫,病势多数十分严重,如果再加神昏不能语言,更是预后险恶的现象。因为风症多数属于肝木的病,而失音不语是肺金所主,风病而初见不语,是肺金不能制肝木,因而是不治之症为多。另外,有些失音是由于唱歌、唱戏伤了喉咙,以致声音嘶哑的,这是暂时的现象,只要暂停歌唱,休息一下,过些时候就能恢复,除了重症以外,轻症是不必加以治疗的。

[附]以上各节,讲的是古代的闻诊方法。除此之外,后世医家又有了较多的充实。兹将较实用的闻诊方法,介绍于下:

1、语声、呻吟和语言的闻诊:疾病开始就出现语言声音哑的,多是外感风寒肺气不宣;久病而失音的,多是肺虚专损。发声重浊,声高而粗,多属实证;发声轻清,低微细弱,多属虚证。病入呻吟,通常多是身体上有痛楚。噫气暖声,多是胃脘上腹不舒畅所致。语言声高而有力,前轻后重的,多是外感症。语言声音低怯,前重后轻的,多是内伤症。狂言笑骂,语无伦次,登高乱走,弃衣歌唱的,多是阳证狂病;言语错乱,神情恍惚,喜怒无常,独居避人的,多是阴证癫病。

2、呼吸和喘的闻诊:外感病,呼吸多粗,是由于邪气有余所致。内伤病,呼吸多微,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致。气粗为实,气微为虚。实喘发作急骤,肺胀气粗,声高息促,体壮脉实,以呼出为快,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虚喘发作缓慢,喘而气怯弱,声低息短,倦怠脉虚,以引一长息为快,多属虚证。

3、咳嗽的闻诊:外感风寒咳嗽,声音重浊,痰清白,鼻塞不通。肺热咳嗽,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咽喉干痛。咳嗽有痰而声低,痰易咳出而多,多是痰饮症。咳痰色白如沫,或无力作咳或咳嗽则气促,多是肺虚咳。干咳无痰或咳出痰量少如粘液,多是燥火咳嗽。咳嗽阵作,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多是肺实咳嗽。

4、呕吐、呃逆、嗳气和太息的闻诊:呕,是有声有物;吐,是有物无声;干呕,是有声无物。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虚寒证的呕吐,吐势徐缓,声较微弱;实热证的呕吐,吐势较猛,声音壮厉。

呃逆,古时又称哕(yue,音日),除了由于进饮食匆促或骤然吸触冷风引起呃逆的外,若是久病发生呃逆,多属预后不良。

暖气,是逆气向上自胃出喉所致。当宿食不化时,多于食后暖气,并有腐臭味;暖气无酸昧腐味,系属胃虚气逆,一般多见于老年人。

太息,就是时时吁长气,一般多见于情志抑郁,胸怀闷满不舒所致。

除了以上耳闻声音以外,还有以鼻闻嗅病气,用来诊断的。常见的有嗅口气、汗气及排泄物气等。

口出臭气,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多是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多是胃热;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疡疮。汗有腥膻气,多系风湿热之蕴于皮肤,津液受蒸变所致。痰有腥臭并有脓血,多为肺痈。大便臭秽为热;有腥气为寒。小便浊臭而色黄赤,多是湿热。放屁酸嗅,多是宿食停滞等。

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入,以知起止。心主五臭,自入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燥。脾主五味,自入为甘。肝酸心苦,肺辛肾成。肾主五液,心汗肝泣,自人为唾,脾涎肺涕。

译注:有关望色和闻声的诊断方法,前面巳经介绍清楚,下面要讲问诊的方法了。

诊病首先要问明白致病的原因,问清了病因,才能得知全部病情。因为有些症状和身体上的变化可以由医生察知以外,有些症状是患者自觉的,必须病人自述。其要点在于根据患者的“五入”,才能知道病情的始末。

什么叫五入?根据古人的经验,以五脏来说,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心主五臭,脾主五味,肾主五液的。但以声、色、臭、味、液来说,每一项又各分由五脏所主(如五声的胖、

心笑、脾歌、肺哭、肾呻;五色的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等)。譬如心主五臭(焦、臊、香、腥、腐),脾主五味(甘、酸、苦、辛、咸),这种五臭、五味,都是来自自然界随着人们的喜爱嗜欲而进入人体的,即所谓五入。因此,在问诊时,要注意问病人对饮食五味的喜爱,以了解他的偏嗜和多食的情况,从而推知脏气的偏盛、偏绝和疾病偏于哪一脏腑。同时,通过问诊,知道五液(汗、泣、唾、涎、涕)的排出情况,也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心是主五臭的,凡病人喜臭或恶臭,统主于心。其中又分为焦臭入心,臊臭入肝,香臭入脾,腥臭入肺,腐臭入肾。脾是主五味的,凡病人喜味恶味,统主子脾。其中又分为苦味入心,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肾是主五液的,凡病人多液少液,统主于肾。其中又分为汗出于心,泣(泪)出于肝,涎出于脾,涕出于肺,唾出于肾。按照这种五脏分主臭、味、液的情况,医生可以通过问诊,根据病人对五臭、五味、五液的出入和偏喜偏恶来探索疾病的原因和可能发生在哪一脏。例如问知病人素来喜食甜(甘)物的,从五味来说,如果适度的进食,是有助于脾的;但如果是过量的进甜食,过则必伤,后果是脾的运化反受影响,致生痰浊成为脾病。从五臭来说,焦臭是入心的,如病人对焦臭特别喜欢或对适当的焦臭药物感受较好,那末这就有心病的诊断意义了。从五液的排出来说,如病人经常流泪、哭泣,多为郁抑难解,自宜从肝论断。当然对臭、味、液的偏嗜、喜恶,程度上是有不同的,同时也互有牵制、影响的,在问诊中要善于掌握,更须参合望、闻、切三诊,才能诊断确切。至于程度上的轻重和预后顺逆,一般和五声的微壮、五色的顺逆相同。

百病之常,昼安朝慧①,夕加夜甚,正邪进退。潮作之时,精神为贵,不衰者实,困弱虚累。[注]①慧:在这里作清爽解释。

译注:这节是讲问病人在一日夜中的精神盛衰情况,以诊断病人正气的虚实。

一般的说,很多疾病,早晨总是比较轻松爽快些,中午前后比较安静些,到夜晚总是感到不舒服或加重些。这是由于在早晨的时候人的正气开始生升,卫气开始运行,所以病人的精神也较轻爽。中午前后,人的正气长旺,正气长旺就胜过邪气,所以病人的精神也较为宁静。到了晚上,人的正气开始衰退,邪气必然偏盛,所以病人感到不舒服,疾病也重些。半夜里,人的正气内藏,邪气正盛,所以疾病更沉重些,精神也就更感不支了。这是在一天一夜中正气与邪气进

退的常规,也是疾病消长的常态。

所以在诊断正邪盛衰进退时,病人的精神是主要的。如果有些病人,在一日夜中,当正气退邪气进的时候,精神仍然不衰,说明病邓来潮时,耶气不能胜过正气,这是正气充实的现象。相反,如果当正气退邪气进的时候,病人精神困倦,衰弱难支,这是正气不能抵御邪气,是正气虚弱的现象。

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昼剧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昼夜寒厥,重阴无阳;昼夜烦热,重阳无阴。昼寒夜热,阴阳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译注:这节是讲问了病人白天和夜晚寒热发作的情况,以诊断疾病的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和轻重。

白昼是属阳的,热也是属阳的,凡疾病白昼烦热增加而夜间比较安静的是阳当着交阳分的时候旺盛,这往往是病在气分,而血分是没有病的。夜是属阴的,寒也是属阴的,凡疾病夜间寒厥增加而白昼比较安静的是阴当着交阴分的时候旺盛,这往往是病在血分,而气分是没有病的。凡疾病白昼寒厥增加而夜间安静的,是阴上乘于阳分的病。凡疾病夜间烦热增加而白昼安静的,是阳下陷于阴分的病。凡疾病白昼和夜间都有寒厥现象的,是重阴而无阳的病。凡疾病白昼和夜间都有烦热现象的,是重阳而无阴的病。凡疾病白昼有寒厥,夜间作烦热的,称为阴阳交错。凡疾病作寒厥、烦热而饮食不能进的,这种病情相当严重,预后也多数不好。

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①。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热虚实,多少之间。

注:①愆;qian,音千。这里作疾病解释。

译注:这节是讲问病人饮食多少和喜热、喜冷等情况,以诊断疾病的属气、属火、属寒、属热等。

饮食进得较多,精神气息也很正常,这是胃气盛的表现,正常的健康的人多是这样。若是饮食较多,但精神与气息都较衰少,一般是胃火旺盛或疾病刚刚痊愈,胃气渐渐复原,需要饮食水谷的精气以充实身体而出现的思食贪食现象。若是饮食较少,而枯神气息亦较衰少的,这也是正常的情况。如果饮食较少而息粗气多,那是胃肺两脏有疾病;胃病而不能多进饮食,肺病而气上逆而息粗气多。

喜欢吃冷的饮食物,身体里多数有热;喜欢吃热的饮食物,身体里多数有寒。但还有虚实的区别:虚热的虽亦饮冷但不多,实热的喜饮冷就比较多了。虚寒的虽亦饮热但不多,实寒的喜饮热就比较多了。所以辨别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还在于辨别喜欢吃冷热饮食多少的不同。


友情链接

地址:绍兴县会稽山上   绍兴市越城区新建南路861号-绍兴南易文化办事处

联系人:尉汤渺 手机:13757585257  助理:13615758576 邮箱:wtm5257@163.com QQ:929932785 网址:www.yidaofs.cn

版权所有:易道文化网-诸暨市易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浙ICP备10026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