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养生服务旨要

易道养生-二经道师尉汤渺著

“易道养生”,即易道通玄养生,通过儒家养生、佛家养生、道家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古今中华中医学名家养生,釆集百家各种养生方法及精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修养和医术活动。易道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治百病,疗百疾,保健康。易道养生-二经道师尉汤渺以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黄帝内经》为易道养生之道。易道养生世家,几百年来历代世祖,研究发挥天然中草药、结累临床实践经验,汇合成独家丰富的养生之道,成为当代养生治病疗疾的经验妙方。易道通玄养生能够为大众养生济世的高尚道德思想及经典作品,其中运作着600多种天然中草药,与二经道师尉汤渺的必生经历,济万民之健康平安,勤养生而延年益寿。

易道养生方法:

第一条《黄帝内经》作易道养生的理论基础

医有秘方,可使万民益寿。药无凡草,能救百病回春。

本堂认为,古今中华历代良医,成功者的开端无不研学黄帝內经,这部至高文化的医学巨作,奠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幸福的基石。黄帝內经作为医学事业的源头医宗,成为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医术指导。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古老、最宏伟的学术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著作。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一部汇编,汇编的年代大概在春秋战国至秦、西汉之间的医学论文汇编,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西汉中晚期。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两部共162篇,近19万字,分别流传至今。其在隋朝时期的合本(包括了《素问》和《灵枢》)由杨上善整理为《黄帝内经太素》。总而言之,唐代王冰次注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又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的《素问》版本。南宋史崧改编的二十四卷本《灵枢》是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素问》内容丰富,包涵阴阳五行、脏象气血、俞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症、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的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灵枢》,其核心内容是脏腑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是中国最系统、最完备的古代医学理论,是医学的开始,是医国医民、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养生健康的宝典。

第二条,儒释道三教养生的观点作为方法学研究

一、儒佛道三家的核心思想

儒佛道三家,立教之初,儒家以存心养性、佛家以明心见性、道家以修心炼性为宗旨。

儒家: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道家:道家思想主旨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宇宙中一切事物运行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佛家:佛家推崇唯心主义思想,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二、儒佛道三家的养生观

1)儒家的养生思想:儒家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生生不息,故人亦应如天地运化般,充满了四时之生意。养生之养,即重在涵养这种生意、生机。养生之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年寿,而是指这种内在蕴含着无穷生命力的生命。

2)佛家的养生思想:佛家养生要养性、调身先调心。因为心与身、肢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只有“放舍诸缘休息万念”,才能把握身体益寿延年。

3)道家的养生思想:道家重视精神养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以平等的心胸对待万物,天地万物都存有平等的价值。精神养生的关键就是虚静。老子主张淡泊名利、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无为自然,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神主张。《老子·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只有清静才能保持心的正常功能,从而开创了中华养生学的“静神学派”。

道家的生命观其实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著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的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这样你就能达到齐物我、同生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三、易道养生-二经道师的总结观念

儒佛道三家各是为灯,同开一个善门。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从修为的层次上,三家境界很高,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导引着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的进步发展和文明开创。

第三条,天然中草药的特色性能作为临床应用

易道养生治百病,通玄济世救万民。本堂创始的“易道养生”、“通玄济世,”是根据尉氏历代世祖的经验和古今历代师宗名人经典汇集的结晶。本堂一生辛勤操劳别无他求,大半生研究易道文化与易医共研的经典文化,投拜名师,寻访高人,融会贯通,创作的是“易道风水”与“易道养生”即“易道通玄养生”,为易道养生学、易道风水学、人文环境、易道文化而全面发展。  

本堂易道养生,精心研读古圣医学家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历代医宗的医科古典书籍,以《黄帝內经》阴阳五行、四时五气论病养生,以世祖的秘籍传授,以师尊的临床经验实践,博采百家众长,汇合成易道养生之易医科学经典。

医家传我无数宝,肩背药筐上天山。这是本堂幼年与名师上山采药,风餐路宿与日月相伴,亲尝几百种中草药,五味归五脏之经。有诗云:看百草点头仙人采,天然灵希解千灾。见藤本络石悬高峰,日月精华除万病。本堂采药以四时气候为要,根据天然中草药性能,春夏秋冬四时合理顺时采收。炮制药材以道家的密法炮制而成,炮制经典,药品清洁,妙用配伍,验方成卷,药到病除。

救患者妙手回春,济世人丹心一点。易道养生以患者至上,礼诚待人,临床服务热情周到,对病人指点养生之道,“以德润身,仁寿者高。”配合锻炼、修养、服药,疗效显著,能使病人除疾,得早日康复,养生延年。

本堂然用中草药养生,治病疗疾,得授祖训几百年来之精华配伍经典妙方达千数方,常用中草药600余种,传承于儿辈,一家四医,其中(大儿子、大儿媳、小儿媳)都是市级医院的医生,为人民服务,疗疾治病,济世安康。成为当地的一代医药名家。祝愿人民健康长寿。

第四条,以住宅环境调整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目的

东南紫气长寿翁,四面环境夺天工。本堂专论环境养生,能使人健康长寿。所谓环境养生,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的外部条件。在中国传统哲学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和居住的正常进行,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兴旺。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会产生远期潜在危害,威胁子孙后代。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若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住宅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使人在日常生活中能舒适愉快,促进人的健康和长寿。其中住宅环境涉及住宅选址和住宅勘察调整,住宅朝向及住宅美化等因素,居室环境涉及居室高度和“藏风聚气”等,人人都要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条,“药食同源”日常饮食养生和四季饮食养生

1药食同源: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2)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汉书·郦食其传》所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与生命的重要关系。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自然之道修养生机,治身体于未病。人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做这个季节该做的养生保健,才能健康。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养生,到时候就会发病,而这些病其中一部分不是当时发生的,而是以前积攒的。所以中医讲究的是自己的病自己负责,身体的好坏与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黄帝内经》注重四季养生,主张“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第六条,易道养生-身心清静养生法

养在清静,生在心。这二条是养生中的养生。1坐功养生的人没有清静坐不好功,炼不好气,养不好神,所以“炼功之时必须清静。”2平常之人要有一个平常的生活,一颗平常的心,每天若执着在欲望之上比较累,每天若是在烦脑之中比较苦,执着过多,欲望过高就不能修身养性。生是生气生发长生健康长寿的意思,一个人若心理不健康,不往好的方面去理解,就不能生,反而是往绝望线上看的人,无病也要生病,有病就要死,用任何方法养生都是无益,所以本堂认为“养在清静,生在心”是养生者的第一要点。

“养在清静”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饮食清淡养生,二是环境清静养生,三是身心清静养生。重点是此三条为清静养生的主要原理。

世态贤凉我平善,世间荣华我平淡。身心清静是养生之所为,一个人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晴天,安排天晴的工作;雨天,安排天下雨的时务。一天我有多少路好走,虽然要争取时间,但也要量之足力如何?虽有雄心壮志,但也要适可而止。虽有豪情满怀,也得有时间和机遇。乐中还是平常,苦中也要有乐观。这样的清静养生没有妨碍创造的动力,反而储备了创造的条件,实现养生中的健康,清静中的动力,健康中的长寿。

总之,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去适应自然;同时,又要利用自然,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公元2016丙申 季春 尉汤渺书于会稽山上


友情链接

地址:绍兴县会稽山上   绍兴市越城区新建南路861号-绍兴南易文化办事处

联系人:尉汤渺 手机:13757585257  助理:13615758576 邮箱:wtm5257@163.com QQ:929932785 网址:www.yidaofs.cn

版权所有:易道文化网-诸暨市易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浙ICP备10026694号